区块链历程
从极客技术到大众应用

一、 行业发展阶段、热点与主要产品
第一阶段:起源与探索 (2009 - 2015)
热点:数字货币的概念验证、点对点电子现金。
主要产品/技术:
比特币 (Bitcoin):首个区块链应用, Proof-of-Work 共识机制。
山寨币 (Altcoins) 出现:如莱特币 (Litecoin, 2011)。
侧链技术:Blockstream 提出 (2014)。
支付网络:瑞波币 (Ripple, 2013)。
早期探索:名称币 (Namecoin) 等非金融应用尝试。
第二阶段:扩展与泡沫 (2015 - 2020)
热点:智能合约、ICO (首次代币发行)、联盟链、隐私保护。
主要产品/技术:
以太坊 (Ethereum):引入智能合约,引爆 dApp 生态。
ICO 狂潮与泡沫:基于以太坊 ERC-20 标准的众筹模式。
联盟链兴起:Hyperledger Fabric (2015), R3 Corda。
隐私币:Zcash (2016), Monero。
基础设施:跨链技术早期探索、IPFS (分布式文件存储)。
第三阶段:DeFi 夏季与主流化 (2020 - 2023)
热点:DeFi (去中心化金融)、NFT (非同质化代币)、Layer 2 扩容、元宇宙。
主要产品/技术:
DeFi 协议:Uniswap (AMM 做市商), Aave, Compound (借贷)。
NFT 与数字藏品:CryptoPunks, Bored Ape Yacht Club, 各平台数字藏品。
跨链生态:Polkadot (基于 Substrate, 2018), Cosmos。
Layer 2 解决方案:Optimism, Arbitrum, StarkNet 等 Rollup 技术。
中心化交易所 (CEX) 主导:Binance, Coinbase 等。
第四阶段:合规化与大规模应用 (2023 - 2025)
热点:RWA (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)、合规稳定币、CBDC (央行数字货币)、区块链与 AI 结合。
主要产品/技术:
合规金融产品:贝莱德、富达等机构推出的比特币现货 ETF。
Token化国债/债券:传统金融资产上链。
CBDC 试点与落地:多国进入测试阶段。
模块化区块链与互操作性:Celestia, EigenLayer 等。
性能成熟:以太坊完成系列升级,Layer 2 性能大幅提升。
企业级应用普及:在供应链、政务、身份认证等领域广泛应用。
最后更新于
这有帮助吗?